张瑞敏:链群共赢 千条江河归大海(演讲全文)( 九 )

2018年3月,我和2016年诺贝尔奖得主奥利弗·哈特在他的办公室交流了一下午。我仔细阅读过哈特先生的《企业合同和财务结构》。我觉得哈特先生提出的不完全契约理论,就是要解决剩余产权和剩余收益的一一对应。不是每一个人都拥有产权,有的人在企业就是打工的,很难一一对应。我们要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创造自己的股权,做到一一对应。

最后是增值分享。首先是从产品收益上升到生态收益,比如以前卖酒柜,现在把酒柜免费送给酒店,红酒厂把红酒放在里面销售,产生生态收入。企业有三张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我们又创造了共赢增值表,美国管理会计协会的CEO称之为第四张表,全世界不管初创企业还是大型企业都应该用这第四张表,第四张表可以准确反应用户的价值。

要做到这些,很重要的心态是自以为非而不是自以为是。自我否定是黑格尔的哲学,为什么要自我否定?人类要追求绝对精神,没有任何人拥有绝对精神,不知道绝对精神是什么。追求绝对精神的路径,就是反思和重构。反思过去哪里做得不对,需要改变,重构就是进行改变,建立新机制。黑格尔最后提出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自我否定,不是自我否决,因为在否定中包含着肯定,才会不断前进。《道德经》里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也是这个意思。万物负阴而抱阳——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两面,这是系统论。冲气以为和——“冲”就是冲突,“和”不是到最后变平和了,“和”是达到动态平衡。企业在高位时,就像冲浪,你能总在浪头的最高端吗?你挺不住,只能不断追求动态平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