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开始进村养猪( 四 )

对于动辄上千头猪的养殖场来说,这是一笔很大的人工成本。

当“AI”开始进村养猪

▲长白山精气神养殖基地的小黑猪正在休息 图源:京东数科

人少猪多数据量大,传统的养殖模式往往难免粗放。

养殖场里,10 头到 15 头猪一起投料,每头猪只能凭力气抢着吃。结果同一栏猪在出栏时往往体重差异巨大,力气小的猪只有 70 公斤,战斗力强的猪则可以长到 130 公斤,饲养效率低下。

当有猪生病时,“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毛病就更明显了。“昨天看到有猪打喷嚏,拿来药找不到到底是哪一头了,只好把抗生素拌进料里,一栏猪都喂了。”葛洪说。

但在工程师眼里,这些困扰养殖户多年的苦活累活,正是人工智能(AI)的用武之地:人不可能 24 小时监控猪场,捕捉分析猪发出的每一个信号,但机器人可以。

眼前这只猪,到底是不是昨天那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