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开始进村养猪( 五 )

李佳隆一行人来到猪场的初衷,其实是为了解决一个金融部门同事提出的委托。

为了抵御瘟疫等灾害,有不少农户会给自家的猪投保,但问题在于,在理赔过程中,查勘员难以确定死于非命的猪是不是投保的那只猪。甚至有些人用同一头猪的左脸右脸伪装两头死猪来骗保,也没法识破。于是,京东数科决定开发“猪脸识别”系统,以确定猪只的身份。

“其实,理论上来讲猪脸识别比人脸识别更好做。猪的脸比人立体,特征点更多。人脸的特征点能达到一百八,猪脸的话能达到二百三四。”李佳隆说,“但问题在于,猪没有主观能动性,不会乖乖把脸凑过来让你刷。”

在猪场,理论和现实总是有巨大的差距,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常规方法能行得通。

一开始,李佳隆和同事们打算套用人脸识别的建模方法,用单反相机为猪采集各个角度的高清照片,然而工程师们“真的很难摁住猪,让它乖乖被拍”。而且猪的成长速度很快,如果隔几天不采集,面部特征就会产生差异。

常规方法录入效率太低,大家只好研究“非常之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