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用户规模持续下降 公共自行车将“复苏”?( 二 )

共享单车用户规模持续下降,城市公共自行车质量好价格低受青睐

家住北京西城区的刘女士曾是共享单车的重度使用者,但随着共享单车这两年损坏率的居高不下和费用的逐渐上涨。她现在转而选择了公共自行车出行:“我觉得就是如果确定了有停车点的话,骑这个车还挺方便的,还有一个就是这个车其实蛮好骑的,比有些小黄车好骑多了,很轻好骑。”

早于人们熟知的摩拜、ofo等共享单车企业,北京市政府早在2012年6月就启动了北京市城区公共自行车项目,帮助市民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截止目前覆盖北京市10个区县。

在刘女士看来,公共自行车不仅在使用舒适度上不输于共享单车,在费用上面也比共享单车划算。以北京为例,同样是花一块钱,摩拜单车只能骑10分钟,用车50分钟,则会收取2.5元。而公共自行车则是第1小时内免费骑行,1小时以上则每小时收费1元(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费),24小时最高收费为10元。

北京市交通委7月底发布了一份关于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2019年上半年运营管理监督情况的公示,对于上半年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在车辆运行效率、停放秩序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评,摩拜、小蓝、ofo、便利蜂和哈罗五家单车品牌参与了考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