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用户规模持续下降 公共自行车将“复苏”?( 四 )

一直以来,共享单车的违规、超量投放带来的交通问题也备受关注。2017年9月起,北京叫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2018年8月,北京市交通委公布了共享单车减量调控方案,北京将共享单车发展数量上限确定为191万辆,车辆只能减少,不能再增加。

对于企业来说,无序停放,是管不了还是不想管?滴滴共享单车工作人员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说:“为了让单车停放有序,我们实行了网格化的管理,引入责任制,非常注重车辆的摆放以及坏车的回仓。我们的app页面会陆续上线,与各地城管局合作的青桔单车规范停车区的提示和引导。”

滴滴方面表示,线下也将对用户进行“违停“惩戒:做动态的实时调度,能够保证车辆不淤积,那如果用户在禁停区停车,首先是会得到这种温馨的提示,如果说提示无效,则会受到相应的处罚,用于车辆调度。

此次,针对共享单车行业的压缩瘦身计划,也再次引发了社会对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联手合作的讨论。有专家建议共享单车除了实行更为合理的投放与有效的管理之外,还可以考虑与公共自行车在运维上面互相借鉴,融合发展。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永伟:“两者是不是有融合呢?其实共享单车的这一股热潮已经褪去,所以现在要讲究成本收益。现在开始就很多的共享单车也开始是注重控制投放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