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配位,短视频网红必遭流量反噬( 五 )

可见很多网红从普通人变成公众人物并无自发性,是其它网民或媒体在晕轮效应下“以偏概全”让其成为网红,这注定了绝大部分网红是易朽的,天生并不适合成为正面公众人物,一旦脱离光环,全面曝光在大众面前,缺陷也被快速放大,也就会被大众快速抛弃。

二、超限效应作祟,流量反噬下网红飞得越高摔得越重

科比说,有多少人恨我,就有多少爱我。

这话放在网红身上也很合适,有多少人爱网红,就有多少人恨网红。在流量为王的网红经济中,流量反噬也如影随形,大网红平时占有大流量,那么它遭受流量反噬的概率和力度也就更大,所以每次事发大网红总是首当其冲?

以模仿短视频被烧伤事件为例,网上发布类似视频的账号不少,但大众一致将枪口对准“办公室小野”,如今该账号做出了赔偿和解以及停工整改的回应,而其它发布类似视频账号所受的责备几乎为零。再比如短视频音乐侵权比比皆是,但第一案就发生在知名网红Papi酱旗下的“Bigger研究所”。

表面看,大网红粉丝多受众广,一举一动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而且经济收入高,赔偿能力强,更容易被针对,但若深究,则会发现原来是大众苦网红久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