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配位,短视频网红必遭流量反噬( 六 )

虽说人们对网红评价褒贬不一,但却集体反对为成网红进行低俗炒作,也不认可成网红赚快钱的价值观,这让“网红“被污名化。

比如早期网红芙蓉姐姐、凤姐、干露露之流,为出名炒作无下限,被网友唾骂,再比如抖音的“黑森林事件”、“年轻妈妈自拍门”和“全裸游泳”等,都因无底线炒作遭到大众厌弃,而在2018年,人民日报更是2天发5篇文章怒斥网红,无疑加深了“网红”的污名化。

如今很多网红机构、平台以及网络推手到处鼓吹网红来钱快,扭曲价值观,让很多人不愿好好工作,很多小孩子不愿意踏实学习,加深了社会对网红的厌恶之情,甚至视网红如洪水猛兽。

除了“网红”被污名化,当网红和网红经济频繁出现在人们眼前时,也加深了人们对网红的反感,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超限效应”,指的是刺激过多、过强或者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度不耐烦或逆反心理的现象,这跟人们反感无处不在的广告是一样的,所以一旦有网红出事,就会成为众人表达不满的靶子。

比如在“女孩模仿短视频被烧伤”事件中,很多人自发加入到讨伐“办公室小野”的大军中,并且出手毫不留情,有诅咒其以后生孩子也看到类似视频,发生类似惨剧的;也有人将“办公室小野”描述成杀人犯;更有人在网上直接发布小野的“遗照”等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