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存辉:企业如何在每个岔路口做正确的选择( 二 )

面对制度困局 ,吹响股份制改造号角

早在1994年,正泰步入集团化运营,开了温州地区之先。当年吸纳了30多家成员企业,到了1999年更是达到48家。在初尝规模化效应的同时,“企业多、难管理,法人多、难治理”的弊病开始凸显。

由于成员企业各自诉求不同,利益主体不同,对于产权变革难以达成一致。有些成员企业将不是指定的产品也贴上“正泰”标签以次充好,赚了钱是他们的,砸了牌子是正泰的;有的企业做假账骗取利润,有的不按集团统一规划投入技改。集团、集团,却是“集而不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可以说,集团化运营已到了关键节点。

之前,我有幸和经济学家周其仁先生有过几次面谈。周老也曾提醒过我:企业法人多了不行,会内乱,要“削藩”!

一语惊醒梦中人。

1999年7月9日,在雁荡山景区的一个会议室里,48家正泰的成员企业围绕产权合并,整整讨论了3天。当时谁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可以下山,大家有约在前:讨论不出结果,谁也不许下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