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大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径( 二 )

2018年,青岛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揭牌,青岛市的乡村振兴研究院也依托学校建立。学校选派50名专家和100名学生组成首批平度乡村振兴特派员服务队,他们深入乡村、各展所长,很快就把技术成果撒播在广袤的平度大地,积极打造着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平度模式”。

今年7月,山东省科技厅设立科技扶贫服务队,学校牵头组建15个队,争取总经费300万元,实现了科技人员对山东省指定300个贫困村的全覆盖。这其中,有11个队覆盖青岛市莱西、即墨、胶州、黄岛、平度等地,来自学校的毛皮动物专家、园艺专家、玉米及花生育种专家们纷纷上场,一趟接一趟地在服务地和学校之间忙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大现象”。

社会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青岛农业大学特种经济动物专家马泽芳教授是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多年来他带领团队依托学校教育脱贫平台,在山东的鄄城、沂南2个主要帮扶县和青岛、东营、莱芜等地区建立5处养殖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基地,以构建适宜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产业技术体系为核心,推动特种经济动物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增产。

“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刚开始农户不信任我们,我们就用心跟他们接触,给他们解答疾病防控难题。慢慢地,农户都喜欢和我们相处,一有问题就打电话向我们请教。”在马泽芳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山东省毛皮动物养殖产业发展迅速,作为全国毛皮动物养殖第一大省,山东年出栏率占全国一半以上,在不少地方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