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从微信到百度:有赞看到了搜索流量的差异性( 四 )

显然,这样的差异是因为平台模式的不同。微信平台构建形成了月活用户破十亿的的超级流量聚集地,微信小程序的出发点是丰富流量池内可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效果,让社交流量形成内部循环与商业化变化,对接第三方服务。小程序在微信的流量池中流动,开发者与用户都需要主动寻找小程序。

百度智能小程序的应用场景是以"搜索+信息流"为驱动力带动起来的。搜索是一个强需求导向、目的明确的行为,通过搜索流量串联其千万网站是百度过去在做的,当前百度智能小程序其实是这种思路的延续——百度搜索当前更加倾向于优先推荐搜索对应的智能小程序,比如搜索"唯品会",唯品会的小程序会优先呈现,各种不同的小程序成为一个个满足各种用户需求的入口。

对于百度来说,它只有更加完整、一站式的满足用户的深度搜索需求,才能挖掘存量以及下沉用户价值,撬动庞大的服务生态。

不同的平台属性,意味着优质小程序打造方式与路径不同。而要打造优质小程序,首先是让用户通过各种入口找到自己。从微信来看,进入微信小程序的入口主要有搜索、群聊、二维码、公众号。当然,发现小程序的方法非常多,但在微信上,发现小程序的第一入口依然是分享,毕竟,它依附的是微信社交生态,其规则都是需依附于社交关系链创造社交流行与传播。而微信上的小程序快捷入口不会有任何推荐,流量需要开发者自己去寻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