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厂调查:一只盲盒如何从10元炒至千元?( 九 )

前文有言 , 盲盒作为暂时替代性产品 , 它的流行是受到消费者推动 , 而非商家炒作热点 。 但往往离钱最近的地方 , 更是乱象丛生 , 盲盒概莫能外 。 因此 , 不排除市场上存在某些不良商家有意设置陷阱 , 哄抬价格 , 唯恐行业不乱 。

比如版权保护方面 , 熊出墨请注意接触到的几家供应商 , 他们的版权意识就存在明显差异 。 有工作人员明确表示看到设计稿之后才可进行报价、开模等后续操作 , 并且非原创或者无相关版权证明的形象一律拒绝合作 。 有的则默许 , 未把版权设为硬性标准 。

陷阱和乱象客观存在 , 但远没有想象中那般黑暗 。

盒子可以盲 , 但双眼不能盲 , 这才是盲盒的正确打开方式 。 把主体换成盲盒之外其它的事物 , 道理也是一样 。 如果消费者失去理性 , 任何商品都可能变成无底黑洞 。 掏空年轻人钱包的不是盲盒 , 而是无止境的欲望 。

盲盒的存在有一定价值 , 但能否支撑起此般热度和溢价有待商榷 。

“知道成本价、隐藏款等生产方面的内情 , 你还要买盲盒吗?”面对这直击灵魂的一问 , 代工厂的工作人员并未正面回答 , 说了一句“盲盒就是这样 , 就是个人喜好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