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从高光到失落,魅族越走越远( 六 )

而当时的魅族和黄章也特别希望给阿里交上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在刚刚完成2000万台出货量的“志得意满”之下,魅族定出了“2016年出货2500万台”的目标。于是在2016年,魅族接连发布了十几款新品,从低端、中端、高端全面铺开,庞大的“机海战术”虽然继续帮助魅族实现了不错的销量数据,但“隐患”就此埋下。

从产品的层面来说,此时的魅族旗下已经拥有MX、PRO、魅蓝Note、E、A、Metal等十几个产品系列,产品线非常混乱,消费者常常难以区分。更尴尬的是,新品虽然多,但其中却未能再诞生出哪怕一个爆款。

为了实现所谓的销售目标,魅族采取了四面出击的品牌战略,这让它错过了冲击中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最佳时机,因为过多中低端产品线之间的相互干扰以及在高端智能机的投入研发略显不足,这也打乱了魅族的产品线。

另外在此期间,魅族开始与高通“交恶”,于是魅族选择在所有机型上全部使用联发科芯片,魅族产品的性能表现开始遭受质疑。另外魅族手机在产品机型设计上的千篇一律,也同样让魅族的“路人缘”不断败坏。

慢慢地魅族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黄章开始寄希望于在高端手机上形成突破,魅族Pro7这款产品成为他冲击高端“野心”的寄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