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市值高达8000亿还喊缺钱 明天他们商量的不止“江湖救急”,还有发展妙计( 二 )

对于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行业,如何及时“输血”?是国资纾困,还是加强管理和创新……何种方式才能解决环保企业的融资难题?现有的绿色金融模式又将怎样助力环保企业?

9月26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将在北京举行“环境资本 赋能互动”——中国上市公司董秘俱乐部闭门研讨会(环保产业专场)活动。此次活动汇聚环保领域上市公司董秘、知名投资人、行业专家,共同探寻环境与资本的关系,探索环保企业新格局的发展路径。

解渴:多举措助力环保企业

在经历2018年政策调整及环保PPP规范之后,对于“失血”但又拥有核心技术的环保企业来说,国资纾困成为其走出“寒冬”的一个重要途径。

自2018年8月起,*ST凯迪、三聚环保(300072,SZ)、永清环保(300187,SZ)、天翔环境(300362,SZ)、环能科技(300425,SZ)等上市公司纷纷公布引入国资。

民企拥抱“国资”的背后,一种积极的变化正在产生。三聚环保便是典型的上市公司复活案例。海淀国资通过受让应收账款、认购非公开发行股份等方式,使三聚环保的现金流问题加速化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