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祖国同庆生日-张庆华律师为《北京律师》撰稿,讲述火车的故事。( 三 )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的本命年。马上年过半百,回顾自己加入律师队伍二十六年的经历,目睹过去三十多年的巨大变化,感慨万千,不知从何说起,想来想去,就挑一件我感触颇深、又和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火车”这个主题吧!

我上大学是在重庆的西南政法大学,爷爷和父母后来都去了兰州工作,我每年需要坐四次从兰州到重庆的火车,历时大约36个小时,关键的问题是,这两个城市之间没有直达的火车,我每次只能从兰州先到成都、再从成都转车去重庆,回家的时候只能从重庆到宝鸡、再从宝鸡转车到兰州。前26个小时是有硬座票的,年轻的时候趴在桌子上、靠在座位上,都可以睡觉,也不觉得多辛苦。可是到了转车的后10个小时,都是学生放假的高峰期,根本买不到坐票,只能在车厢过道里站10个小时。其实很多时候,根本进不了过道,都是在两节车厢连接处勉强挤着站着,男孩子就比较方便了,有睡在座位底下的,甚至有人爬到行李架上睡觉,可是我们这些女孩子都是规规矩矩的站着,最多靠在旁边的座椅背上趴一会儿,就这还经常被坐的人抱怨、遭受白眼。而且,那个时候的火车,车速慢、人多超载、没有风扇、没有空调,卫生条件极差,火车里混杂着各种味道、非常丰富,现在我似乎都能够闻到那股酸酸臭臭令人作呕的气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