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科技公司一旦不以研发为中心,就如同失去了灵魂( 三 )

倪光南先主导开发了中国第一台汉字显示器,随后带领研究组在1979年,于计算所的111大型计算机上开发出了一套基于图形处理原理的汉字系统——“汉字信息处理实验系统”,使之既能够处理汉字,同时实现了汉字的“联想式”输入。

自主创新为倪光南赢得了更多“走出去”看世界的机会。1981年,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副院长参观计算所时,看过倪光南发明的汉字处理系统展示后大为惊喜,随后便邀请倪光南前往加拿大进行访问研究。

“这是一次让我开阔眼界的转折点。”倪光南如是说,那两年让他直观的看到了西方高技术企业的发展优势。“当时我们国内还用8位微处理器芯片时,加拿大的高技术企业却都用上32位的了。”

出国访问让倪光南看待的差距不止于此。他在访问之前的薪资,加上津贴一个月也就六七十块钱,但他在国外能够拿到数千加元,“收入上有很大的提高,我算了一下官方汇率得有72倍。”

种种对比后,倪光南更坚持了那个念头——在一些先进设备的技术支撑下,“一定要回到国内来做自主创新”。他告诉采访人员,在出国之前,我国的汉字信息处理能够做的只是实验系统,并且需要通过大型计算机来做实验仿真,“像个篮球场那么大的机器来处理,太不实用了。”在海外看到了更加先进的应用软件技术后,倪光南决定做更小更实用的汉字信息处理微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