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带你理解央行的数字货币( 四 )

这可比假钞还严重,假钞是假的,这复制出来的数字现金却全都是真的。因此,考虑到潜在的双付风险,并且联机电子支付已很方便,因此,数字现金在各国均不成气候,基于账户的电子支付则在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推动下,发展迅猛,人们已经几乎忘记了数字现金的尝试。

到此,大家可注意到一点,就是上面所有的努力,都未突破现行的货币体系,即央行统一发行货币,央行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银行再向民众投放广义货币,基础货币和广义货币其实是同一种货币,就是本国的主权货币,比如我国是人民币。上面涉及的智能卡里的电子货币、电子设备里的数字现金,它都是各国的主权货币,只是换了存在形式,是主权货币的电子化,并不是一种新的货币。

大概就前几年,比特币的出现,使一种不同于各国主权货币的全新货币出现。比特币基于区区块链技术,不存在单一发行人,将所有交易记录于全网各结点,难以篡改。比特币还通过限制未来的发行总量的方式,希望控制其发行量,保持币值。但恰恰这一善意的心愿,使其偏离了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欠条”,是“账”,不是“物”,货币的总量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起落而增减的,它不应该是固定的总量。因此,比特币从定义上就偏离了货币的本质,更像是贵金属,因此称之为“数字黄金”更合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