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互联网“黑话”私域流量的前世今生( 二 )

从平台的角度看,公域流量显然是个好生意。但从整个生态的角度看,公域流量的玩法不见得是长久之计,私域流量天然有存在的空间。

一方面,公域流量大多采用竞价机制,必然越来越贵,如果企业继续陷入这种流量战争,最后的赢家就不得不承担过高的流量费用。流量费在上涨的同时,产品一定会降低成本,变得越来越同质化,甚至出现假货横行,导致生态崩塌。

而私域流量都留存在社群圈层里,有自己的独特需求,商家在几乎不用支付流量费的情况下,可以基于圈层需求专注于打造独特产品或服务,通过提升用户体验获得高溢价,最后达成双赢效果。

另一方面,即使不考虑对于平台上企业的承受能力,一味将流量留在公域,也不见得是好事。即使辅以强大的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能够给流量提供的体验,始终不可能做到极致(即做到千人千面),流量的留存和激活,依然需要一些社群运营的温度。

一个个KOL或大V,就是平台上优质内容的原发地,是平台流量的枢纽和粘性的来源,他们对于生态的繁荣是有贡献的。最终,任何平台都不得不激活私域的创造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