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互联网“黑话”私域流量的前世今生( 三 )

一文看懂互联网“黑话”私域流量的前世今生

平台能不能压抑自己收割的冲动,不要让流量费持续上涨?这也不大可能,大平台的流量不是无源之水,它们付出的流量成本也越来越高。

阿里巴巴2015财年的获客成本和单客成本还分别是58.31元/人和24.32元/人,到了2019财年,这组数字已经暴涨到了187.29元/人和60.83元/人,分别上涨了221.2%和150.1%。而腾讯的广告费用近些年长期维持在销售费用的75%和营业收入的5%左右,并未出现收缩。这个固定投入的比例应该是来自其全面预算体系年初的设定,也与其在市场上的扩张姿态有关。流量大户尚且需要持续投入,更何况其他的平台了。

二、私域流量兴起

在这样的背景下,私域流量开始兴起,成为几乎所有企业都需要面对的问题(除了拥有流量的大平台)。私域流量,即品牌或个人自主拥有、自由控制、免费、可多次利用的流量。这类流量或是从公域导入,或是自主建立,都沉淀在了商家的“流量池”里。典型的私域流量留存在个人微信号、微信群、小程序或自主App。说白了,就是商家可以反复“骚扰”的那群用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