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选择回国:“北大有自由”( 七 )

在姚洋看来,每一个时代的人有属于那个时代的做事方式,他的老师林毅夫、周其仁那一代人,关注的是怎样改造世界,做学术是工具,目标是要改造这个世界。而姚洋这一代人,任务是发现世界,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他们愿意发现那些对于改造世界有帮助的规律。

作为一名学者,姚洋认为,自身对社会的贡献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体现:首先,做研究本身,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贡献一些思想,这本身是有价值的;其次,把这些思想传递给学生,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尤其看到留在学术圈的博士生们,是很高的成就感;此外,可以通过研究来给政府提建议,用研究成果影响公众。

姚洋是国内学者中,少数乐于面对公众进行表达的,他这样解释:首先,是对社会的一种直接贡献,科普经济学知识;其次,是对自己的训练,可以在规定的字数和时间内把事情说清楚;此外,通过公开媒体的表达,较之写报告给政府,对国家决策的影响更为有效;而且,这也是接触现实的好机会。

2012年,姚洋开始担任国发院的院长,作为院长,他认为国发院秉承了北京大学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学风,鼓励教授们解放思想,鼓励不同的学术论见之间争鸣,同时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鼓励教授们关注中国的现实问题,致力于学术与现实的结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