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AI+BI在中国仍是泡沫?( 三 )

1996年,Gartner集团正式将商业智能定义为:一类由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查询报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备份和恢复等部分组成的、以帮助企业决策为目的的技术及其应用。

从概念诞生到现在的几十年间,BI的价值和使命并未发生根本的变化,依然是将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让企业的决策有数可依,变化的只是BI所使用的技术,而BI的发展也就是体现在技术上。

目前,BI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存储、数据ETL、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以及数据可视化分析。随着数据量的激增和应用场景的复杂化,BI在技术上也有所补充,例如Hadoop和Hive等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就很好的弥补了BI处理大数据的能力。

相应地,随着技术发展和对用户需求的响应,BI正在由传统向自助发展。2013年以前属于传统BI阶段,该阶段的产品以IT为主导,在大数据量的处理上拥有较好的性能和稳定性,但是数据分析的能力和灵活性比较差。

2013年至今是自助型BI的高速发展期,也是传统BI的衰退期。采购成本低、项目周期短,以及IT驱动向业务驱动的转变让敏捷型/自主型BI产品登上舞台。由于各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两个阶段的BI产品并不是替代关系,他们将会长期共存,直到信息化基础条件发生根本的变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