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湖(16):味道,年的味道,朱湖的味道( 五 )

这项活动一般会选择在人多、锅大、堂屋宽敞的家里进行,首先要在宽敞的堂屋中间摆上一个对窝子,大概标准的名称叫“石臼”,因为一群人对着杵,所以我们就叫“对窝子”。

然后在房间的地面上铺上刷洗干净的竹席,待做糍粑用。

每家每户称好的糯米放在大大的木制的蒸笼里将淘过的糯米蒸熟。

蒸出来的糯米晶莹剔透,软而不烂。蒸好的糯米饭放进对窝子,站在周围的五、六个壮劳力围成一圈乘热用木棒在里面将糯米杵烂,直到一锅糯米变成粘融一团。杵到一半的时候壮劳力,将粘在一团的糯米团一起举起来,然后摔进对窝子,继续杵。

最后将杵烂的糯米放到干净并抹上菜油的竹席上,做糍粑的师傅在手里沾上菜油,将糯米团做成一个筛子大小的饼状糍粑。

而在堂屋的对窝子的四周坐满了小孩,当然,那时我也是其中一个,我们会双手把剩下的糯米粘从木棒上拔下来,这个时候的糯米粘还是热的,但已经不烫,香喷喷的,绵柔又有韧劲,非常好吃,吃不完的我们就到竹席上做成自己的小糍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