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投身产业互联网时,他们为何选择了风电( 七 )

智擎的软件产品则以 SaaS 的形式提供给企业客户。当数据从场站传回后,企业的运营人员可以在浏览器上打开大数据平台,这是一个分布式的计算存储平台,由智擎基于 Hadoop 自行研发。企业可以选择公有云,也可以在私有云上搭建。

在平台上,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运营管理人员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机不同部件的状况,而这些数据会根据已有的算法模型进行个性化的自动优化,计算出相应的故障预测结果,以及检查维修的建议,并可以连接维修人员的数据安排出工单。当维修人员到达一线之后,不再像以往只是维修或者更换备件,还可以将现场状况反馈回去,来促进算法模型的持续优化。「他觉得预测准或者不准,都会成为我们模型持续优化的一部分,用户逐渐会知道,哪些处理措施的效果最好,最快速解决问题。」王曦说。

那这些算法模型又是怎么样来的呢?最早智擎在拥有专家团队之前和客户的设备研发等技术部门进行了合作,也通过深入一线和企业交流获取了许多经验,基于开源的 TensorFlow,开发了一系列的算法和模型。在今年上半年,还和北京邮电大学联合积累完善了行业重点的知识图谱。这些算法模型可以被企业用户在 SaaS 上调用,对于不会编程的运维人员来说,针对企业个性化的设备和数据,利用模板库里的模型,在指导下即可进行可视化建模。最早的模型是由专家搭建,但随着不断优化和积累,也会逐渐自动化,降低成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