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的刘慈欣,危险的郑渊洁:童话故事里有什么“理所当然”?( 五 )

穷人主角:从前有个穷人…… 刘慈欣对烧火工的描述颇值得我们注意,他写的烧火工并不是生活在虚无缥缈的仙境中的、有着超能力的神仙——虽然涂满鲸油点燃太阳、借助月亮在空中穿行的奇特经历非普通人所能实现——而是一位勤恳劳作的体力劳动者。出场时,他是一位在矿井推车的工人,正沿着破旧的木头轨道把堆满煤块的小车缓慢推出矿井,他的形象被描述为“干瘦黝黑,像一段从煤层中挖出来的枯树根”;他的工作后来被年轻人看作是极其繁重的,即便是身强力壮的青年也累得筋疲力尽。在故事中,烧火工是一个无人接班、没有选择的劳动者,这样一个潦倒的矿工形象与他所从事的伟大浪漫的事业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点也不禁令人联想起另一种类型的童话——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穷人童话。

安全的刘慈欣,危险的郑渊洁:童话故事里有什么“理所当然”?

BUTU绘,来源:《烧火工》由这一点延伸开来看,事实上,许多民间童话都并不是以王子公主的宫廷故事为主线的,农夫、小丫鬟或老年人这样容易陷入挨饿受冻境地的弱势角色才是故事的主人公,摆脱困境是他们的动力,激励着他们做出一系列行动,就像烧火工最初接受萨沙只是因为他需要人来分担工作,也如前文引用的《爱沙尼亚童话》,穷人从天幕上挖取布料,也只是为了缝补衣服。在卡尔维诺收集的《意大利童话》中,许多童话故事都有着现实主义的开端,往往以贫困、饥饿和事业作为故事的出发点,比如“从前有个穷人”(《狐狸乔万奴沙》),“从前一位母亲,她很穷”(《朱法》),而解决贫困或者克服困境就成了人物行动和故事发展的动力。在《意大利童话》的前言中,卡尔维诺写道,意大利有大量的童话特别是南方地区的童话都属于一种“挖卷心菜”类型,这种类型是指,一家人实在揭不开锅了,于是爸爸、妈妈带着女儿去乡下挖点东西来做汤,他们挖到了一颗卷心菜,而这棵卷心菜将会引导他们进入一次魔幻旅程。其中一篇《鸡舍里的王子》就属这种类型。故事说的是修鞋匠每天辛苦劳作还是挣不到钱,于是一家人来到田地里摘野菜做汤吃,结果发现了一大蔟茴香,茴香后来变成了一个美少年,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帮助,修鞋匠每天都有鸡和小牛肉吃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