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与失控 链家高速转型下的隐忧( 九 )

比如 , 是否存涉嫌“自担保”、是否存在资金池 。 据《华夏时报》报道 , 2015年8月7日 , 卖方王某杰与买方刘某、链家签订《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 。 随后 , 王某杰又与刘某、链家、北京中融信担保有限公司签订《融信托管协议》 。

刘某通过POS机刷卡方式 , 以“消费”类型向销售点“理房通”支付90万元购房款 。 待刘某完成过户后 , 理房通再将90万元转给王某杰 。 没能从理房通拿到90万 , 却被要求过户的王某杰 , 于2017年3月2日对中融信和理房通提起诉讼 。

理房通大股东为北京中融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 后者最终受益人同为左晖 。 早在多年前 , 央广网等多家媒体就已经曝光中融信或涉“自担保”;另外 , 王某杰认为理房通的操作存在多处疑点 , POS机不在理房通互联网支付业务范围 , 理房通很可能以此形成巨额资金池 。

时间维度上 , 链家似乎还在努力让资金尽可能久地停留在理房通 。 水木社区有网友反馈 , 卖房过程中链家表示通过理房通当天或者次日即可拿到钱 , 随后改口三个工作日才能拿到定金 。 并且链家还以建委网站瘫痪、理房通下班、周末休息为由进行拖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