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划算与拼多多的相爱相杀( 三 )

资本催熟的压力下,上千玩家切入市场,拼的就是一个速度。团购模式很快就逐渐显示出“中国特色”,实物团购很快成了团购大风口下的一个小风口,吸引大小玩家纷纷转向。

原因不难理解。一方面,大量经淘宝等电商教育的商家形成了成熟的供应链;另一方面,具备网购习惯的买家群体也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最后,商品团购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上量快无需地推。

但同时,实物团购亦是一把双刃剑。

团购的本质,其实是凭借极低的边际成本,以低价推动订单起量最终覆盖成本,这是 Groupon 模式成立的前提。

比如,每多卖出一张电影票,电影院放映几乎没有多付出成本;但每一件实物却不然,其降低成本的前提是对整个产业进行优化升级,否则便是烧钱补贴和偷工减料。

所以,团购的本质最终将战局导向了这么一种结局:聚划算凭借阿里在实物电商的积累,很快完成了对市场中其余实物团购玩家的收割;但同时也很快在实物团购赛道走到了尽头,在 2011 年 2 月杀入本地生活服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