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充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侧记( 二 )

在四川省西充县华光乡方山庙村张家大湾,村民鲜成才正在稻田里忙活,田间的深沟里,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

鲜成才在流转的100余亩水田里,采取“水稻+鸭”“水稻+鱼(泥鳅)”的立体种养模式,种养出来的水稻、鸭、泥鳅不仅更绿色,还降本增效。

立体种养,节本提质增效

“6年前可不是这样,这都得益于转换思路搞立体有机循环种养。”鲜成才说,过去1亩田最多能产水稻1100斤。除去人工、土地租金等支出,赚不到什么钱。采用有机循环种养模式后,每亩田现在可以产水稻700斤左右,加上套养的鸭、泥鳅等,利润十分可观。

在这个立体有机循环系统里,鲜成才改用鸡鸭牛猪等禽畜粪便制成的腐熟有机肥替代化肥;改用太阳能杀虫灯、杀虫黄板等替代杀虫农药;套养鸭、泥鳅等帮助清除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这样种养出来的水稻和鸭、泥鳅等食材深受消费者欢迎。

从传统种养模式改为立体有机循环种养,这一改,激活了方山庙村的“一池春水”。鲜成才的经验被迅速推广,目前已经有80多户人家在方山庙村张家大湾扎根,让500余亩旱地、400余亩水田重新焕发出活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