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充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侧记( 三 )

开发新品,适应市场需求

鲜成才通过“改”做活了水田里的文章,而西充县义兴镇喻家垭村龙凤桃源农场的张丽萍则在桃树种植上写下了另外一个“改”字。

2019年春节前,张丽萍就开始了对桃树品种的改良工作。她请来几位嫁接师傅,在原来的白肉油桃树上高位嫁接了红玉、晚湖景、秦皇桃、沙红桃、黄桃等早熟或晚熟品种。

“刚建园时种了很多白肉油桃树,在发展过程中发现,白肉油桃品种在外观、口感、价格、保鲜、运输等方面的优势渐渐变弱,近两年在全国已经开始滞销。”张丽萍告诉采访人员:“高位嫁接其他品种会导致当年果树颗粒无收,但是第二年就会有收成,第三年就可以达到丰产。通过每年的更新,桃子品种增多,品质提高,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受到消费者喜爱,还经常打造出‘爆品’。”

龙凤桃源农场今年的新品红凤桃花,在花季里一枝独秀,引来许多赏花者。

补齐短板,产业互促共融

鲜成才的立体有机循环种养和张丽萍的桃树品种改良只是西充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缩影。当前,我国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供求关系发生了新变化,城镇化步伐加快,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水平也明显改变,一般的农产品不缺,但是优质、绿色农产品的供给不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解决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适应市场需求,改善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二是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在此背景下来看,鲜成才和张丽萍的做法,不是在行政推动下的农业结构调整,而是市场主体适应市场需求的主动作为,促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