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氪科技:创新如何务实,高质量数据及临床应用或是检验的“金标准”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鼓励药物创新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步入创新纪元。临床研究的需求呈现哪些新特点?又面临哪些创新挑战?

6月27日,在2019国际创新临床研究大会上,零氪科技创始人兼CEO张天泽基于12份行业研究报告,发表《医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临床应用研究》主题演讲,为中国及全球创新药研发瓶颈的突破,提供新的视角和实践经验。

零氪科技:创新如何务实,高质量数据及临床应用或是检验的“金标准”

洞察痛点

“站在全球视野不难发现,药企肿瘤研发管线增长了63%。2018年抗肿瘤药后期研发公司超过700多家,90%的肿瘤后期研发管线聚焦靶向药和创新药。此外,全球销售额超过500亿美元的药企中,85%的企业拥有强劲的肿瘤管线。”张天泽用一组数据阐明在过去5年间,肿瘤药品管线已成为创新药研发的主体。

技术突破、市场需求和资本追捧,造就了医药产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背后亦暗藏着诸多创新的挑战。一是肿瘤药品研发慢、研发贵、研发成功率极低。具体而言。肿瘤药Ⅰ-Ⅲ期临床试验所需年数平均为9.6年,高于非肿瘤药物的5.4年,2018年全球TOP15的药企研发支出超过1000亿美金,但肿瘤药物的研发成功率持续下降,2018年降至8%,低于新药整体研发率1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