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氪科技:创新如何务实,高质量数据及临床应用或是检验的“金标准”( 二 )

“对肿瘤药品研发而言,更大的挑战来自于精准诊疗趋势。”张天泽分析道,在精准诊疗趋势下,由1个病种转变为N个细分病种,给药企带来了两大问题,“一是研发变难了,因为患者入组的范围和患者分群的细化,单个临床试验的时间和财务成本显著上升;二是药品适用的患者人群细分离散,导致医生教育和患者管理难度变大,对药品上市后的销售造成挑战。”

通过罗列不同靶点的全球上市药品和临床在研药品个数,张天泽给予现场观众最为直观的量化数据。以EGFR为例,全球上市药品为23个,而临床在研药品高达124个,“不仅大靶点研发非常热,小靶点的研发也开始出现扎堆现象,说明这是一条非常拥挤的精准诊疗研发赛道,”他坦言,靶点研发上的“拥挤”,导致药企会在临床入组阶段,竞争临床研发资源。

当前倍受全球瞩目的抗癌疗法,非PD-1/PD-L1免疫疗法莫属。张天泽认为,作为过去5年临床研发领域的成功案例,O药(Opdivo)与K药(Keytruda)的相互竞争,充分说明适应症开发和商业化销售,已经成为肿瘤药企的两个平行战场。“通过O药与K药在美国市场的月度销售追踪不难看出,2014~2016年间,O药的适应症获批相对顺利,极快地拉动了药品销售,”他解释道,“而K药在2016年后在适应症开发上获益,临床和商业表现很快追上O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