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系VS阿里系:从战略、组织到执行,究竟有何异同?(23)

图17/33

微信犯过错误,也走过弯路——“时刻视频”功能使用者寥寥,“看一看”“搜一搜”功能发展迟缓,小程序也在短暂的冲刺之后面临瓶颈。微信在变现方面有很多问题——广告数据没有打通,广告位开的过于保守,最近推出的“商品返佣”“好物圈”的效率很低下。但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微信团队的决策是正确的,他们努力追求十几亿用户的“最大公约数”。无论用户怎么吐槽微信,都不得不承认:在头部移动App中,微信的用户体验就算不是最好的,至少也是最好的之一。

如果当初没有微信,腾讯会怎么样?这个问题毫无意义,因为2011年初,除了张小龙,腾讯内部还有至少三个团队在做类似的事情,其中就包括QQ团队。如果张小龙失败了,腾讯还有数百个优秀产品经理等着接过火炬。在中国,只有腾讯具备高DAU、高黏性即时通信产品的开发经验;网易的易信、阿里的来往都是2013年下半年推出的,那时大局已定。我们可以想象“不是张小龙开发的微信”,但是无法想象“不是腾讯开发的微信”。任何杀手级产品看起来都很简单,直到你自己尝试开发为止!

QQ团队大可不必为“错失微信”而懊恼——2013年以来,通过持续的产品迭代,QQ已经重新找到了坐标,与微信拉开了差距。微信是极简主义,QQ则是酷炫主义;微信面向全年龄段,QQ则面向年轻人、未成年人;微信更重视工作,QQ则更重视兴趣。在2019年的腾讯财报里,首次写入了“扩列”一词;与此相仿的新词还有“养火”“CQY”“CDX”“NSS”……我们的监测数据显示,95后用户每天使用QQ的时间是全体用户的3倍,打开QQ的次数是全体用户的2.6倍!QQ的产品经理可谓嗅觉灵敏,抓住了微信“有所不为”的部分,成就了自己的“有所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