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系VS阿里系:从战略、组织到执行,究竟有何异同?(34)

外界可能会认为:以腾讯、阿里两家的资源、名声和财力,想投资谁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吗?恰恰相反。弱小的公司急需投资,但很难被腾讯、阿里看上;强大的公司不缺投资,对任何投资者都会很挑剔。“独角兽”的创始人们深知,站队不是小事,能像滴滴、B站那样在两大体系之间保持“中立”的公司极少。他们首先要考虑:腾讯、阿里能给自己输出什么资源,又会从自己索取什么?这笔投资最终的结局会是什么?

“联营合营”的腾讯,“全面并表”的阿里

2018财年,阿里在投资并购方面花费了约1402亿人民币的现金,其中533亿花在并购上,144亿花在对联营/合营公司的投资上,725亿花在其他股权投资上(以上并未包括债权投资、短期投资等)。阿里在这一年完成了好几个“大手笔”:耗资349亿人民币收购饿了么,将饿了么与口碑网合并,对菜鸟网络实现全面并表,收购土耳其第一大电商平台……饿了么、口碑网、菜鸟都是从阿里的联营公司转为并表子公司。此外,阿里还追加了对早已并表的东南亚电商公司Lazada的投资。

几乎同一时间(腾讯的财年比阿里早一个季度),腾讯在投资并购方面花费了约1201亿人民币的现金,其中82亿花在并购上,401亿花在对联营/合营公司的投资上,718亿花在其他股权投资上。此外,腾讯还将价值715亿的投资,从一般投资划归对联营公司的投资范畴(已经扣除划出部分)!总而言之,在2018年,腾讯“对联营/合营公司的投资”的账面价值,新增超过1000亿元(已考虑减值拨备的因素)之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