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系VS阿里系:从战略、组织到执行,究竟有何异同?(30)

要保持“阿里系”电商的长期吸引力,就必须维护商家的多样性。京东、拼多多是买东西的好地方,但是淘宝是用来逛的地方,用户花的时间长了,花的钱也就多了。淘宝能用来逛,离不开“淘宝直播”等内容功能,更离不开千千万万个垂直商家,就像我们走街串巷偶尔能发现的特色小店。已经开办三年的“淘宝造物节”,就是给这些潮人、原创、脑洞卖家的舞台。如果阿里运营能够保证B端卖家获得足够的流量、客服和基础设施支持,那么卖家就能集中精力提高商品质量和丰富度了。

腾讯系VS阿里系:从战略、组织到执行,究竟有何异同?

图23/33

既然阿里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与B端商家合作的能力,能不能复制这种能力呢?其实,已经有人在复制了,但是这些复制者大多出身阿里——滴滴、易到、美团点评、赶集、去哪儿……它们都有(或者有过)来自“阿里地推团队”的高管,这个团队的另一个名字叫“阿里中供铁军”。在B2B业务大发展的时期,“中供铁军”以顽强的地推扫楼方式,签下了大批企业客户,亲身了解和满足它们的需求。近年来,“中供铁军”的地位和作用在淡化,但是它的“地推精神”已经扩散到整个“阿里系”:支付宝有庞大的地推团队(微信支付没有),饿了么、口碑网也有;淘宝对农村的渗透早在2010年就已开始;在新零售领域,阿里直接深入无数个门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