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系VS阿里系:从战略、组织到执行,究竟有何异同?( 五 )

根据“前橙会”一年一度公布的“阿里校友创业黄埔榜”,从2015年到2017年,阿里离职员工偏好的创业方向一直包括企业服务、电商、金融,这些都是“阿里系”擅长的领域;唯一与“阿里系”没有太大重叠的热门方向是汽车交通,这是全球最热门的创业领域之一。我们可以说:阿里员工即使离职创业,仍然带着深刻的阿里烙印。

而腾讯那边又是什么样的呢?很遗憾,无论是“青腾汇”还是“南极圈”,都没有定期公布校友创业榜单的机制;偶尔公布的榜单非常粗糙,并且没有得到官方背书。也许,这意味着腾讯官方不关心自己离职员工的创业成果,或者不善于表达关心?无论如何,从创业成就上看,“腾讯系”和“阿里系”算是各擅胜场——2017年,“前橙会”和“南极圈”都登记了超过1000家校友创业公司,其中各有几十家“独角兽”。

腾讯系VS阿里系:从战略、组织到执行,究竟有何异同?

图5/33

任何人,只要在阿里工作过一天,恐怕都不会忘记它的入职培训:新员工会给自己起一个“花名”,收到一本名为“百年阿里”的小册子,然后开始至少一个月的“精神洗礼”。那些不能全面接受阿里文化的人,可能会视之为“洗脑”,甚至在这个阶段就坚持不下去;对阿里文化感到适应的人,则可以如鱼得水、在这里呆上许多年。例如,关于阿里入职培训中的“破冰”环节,外界有许多夸大其词的报道;真实的“破冰”则是为了迅速拉近新员工的距离、让他们全身心投入阿里的组织。在集团培训结束后,还会进行业务部门自身的培训,往往会持续一年之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