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语掌故看古代风俗

科技频道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从词语掌故看古代风俗

从词语掌故看古代风俗

许 晖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

时移世易。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风俗,有些遗留,有些消失,也有些发生了改变。

假设现在遇到朋友,对方打招呼:“无它乎?”我们肯定莫名其妙。

“无它”也写作“无他”,现代汉语意为“没有别的”。可是,在古代汉语里,比如《说文解字》,常把“它”作为“蛇”的本字,从甲骨文里更可以看出蛇的形体。所以,在古代,“无它”即“无蛇”。“没有蛇吧?”战战兢兢的问好,因为“上世居处草野,虫蛇为患,人恒苦之”,无它,希望不要遇到恶蛇,相当于后来“别来无恙”的用法。

这段词语掌故出自《100个汉语词汇里的古代风俗》。这是一本有趣的小书,作者许晖抓住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古代风俗在什么方面留下最多痕迹呢?就在字词里。语言就是“活化石”,只要有心观察,一路走一路挑拣,寻章摘句、详加对比,就能依稀看见过去的风景。许晖长期研究通俗历史文化,另著有《这个字,原来是这个意思》《古人原来是这样说话的》等作品。他的写作风格平易浅显,娓娓道来,很适合这类小品文的体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