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语掌故看古代风俗( 二 )

100个汉语词汇,分作礼仪·人际、衣食·住行、生死·鬼神、庙堂·江湖、男·女、博物这几大类。资料的来源繁杂,有《说文解字》《尔雅》等训诂学辞书,也有《礼记》《汉书》等四书五经或历史典籍,还有诗词歌赋、笔记传说、野史稗闻或戏剧杂项等。作者不做专深精研,只以零星言谈、轻侃淡语引人,有点“夜航船”式的闲情,书也做得好看,裸脊,可卧床,随翻随读,时而发些“啊啊,是这样吗”的喟叹。

原来,“千金”本来是比喻男孩子;“在下”竟然是裹脚布;“愁眉”是女子美丽的眉妆;“秀眉”形容老年男性的长眉;“屋漏”不是说屋子漏雨,“西北隅谓之屋漏”,因此对于杜甫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有了另一番解释。现在人们换工作爱说“跳槽”,这词儿本意是用在妓女和恩客之间的,好吧,有些时候,工作大概也像卖身。“画地为牢”原来是形容刑律宽松的,在民风淳朴的时候,画地为狱、刻木为吏,皋陶就是这样治理国家的……

这样的小考据,向来是中国文人擅长的游戏,如颜注郑笺,或志异小说,或段成式、洪容斋式的随笔,或金圣叹、袁枚式的随话,乃至民国喻血轮或“补白大王”郑逸梅的隙语,大抵都可归入一类。我藏着一套中华书局2009年出版的“问吧”系列,共16本,谈及“露马脚”“公主”等名词由来,与本书有很多重合,或也有差异,比如许晖说“楷模”这两棵树都是存在的,而《问吧5》记载“模树”可能是古人假想出来歌颂周公的。这类逸闻有些感觉像段子,古人的记载也很随意,可信可不信,谈资而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