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努力做到最好,让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四 )

在普林斯顿第一年,我突然发现,教科书里那些高贵冷艳的知识原来就是身边的这些貌似随和的老先生老太太们创造的;研究生课程都没有教科书,而一律是用经典或前沿的原创论文做教材,所以我们上课就是在回顾着科学史的创造。当我们进了实验室,自己竟然也已变成了人类知识的创造者、科学史的缔造者。有了这种认知,我的追求目标也逐渐演化为:发现某些自然奥秘,在科学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迹。

当我定义了这样一种人生意义,也同时意味着选择了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一种自找麻烦的思维方式和一种自得其乐的存在方式。我完完全全痴迷于这个小天地:会为能够与大自然直接对话而心满意足,会为透过论文跨越时空与先贤讨论而兴高采烈,会为一点点的进展和发现带来的成就感而壮怀激烈。当然,这个过程里也少不了挫折和麻烦。然而正如一部好的戏剧一定要有因为反派带来的冲突才精彩,科研中的这些挫折和磨练也会在若干年后回忆起来更加生动,让这个过程因为五味俱全而丰满。

让我给大家讲一个清华园里发生的小故事,让大家看看象牙塔里的波澜壮阔。

我2007年刚回清华的时候,给自己确立了几个明确的攻坚课题,前不久做出来的葡萄糖转运蛋白是其中之一,还有另外一个也非常有意义的课题,叫做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它对于我们神经信号的传递至关重要。长话短说,一转眼到了2011年,我们经过之前几年的探索,终于获得了一个细菌同源蛋白的晶体,结构解析已近在咫尺,就差最后一次收集重金属衍生数据了。为此我们准备了大量晶体,保存在可以维持低温摄氏零下170度的液氮预冷罐中,寄到日本同步辐射,准备收集数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