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努力做到最好,让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六 )

而故事还没有结束,就当我在凌晨三点打开邮箱,准备给实验室成员立即布置后续工作的时候,发现了一封来自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邮件,通知我,经过初选,我在全球800名申请人中过关斩将,成为进入“霍华德休斯国际青年科学家”第二轮候选的55人之一,邀请我于11月赴美参加最后的角逐。那一刻,我脑子里瞬间显出这两句:“屋漏偏逢连夜雨,柳暗花明又一村。”2011年7月11日早上5点55分到13日凌晨3点钟,这45个小时,于我和我的学生们而言真可谓惊心动魄,犹如坐过山车。也正因为此,这个过程远比一帆风顺的任何其他课题都来得刻骨铭心。

但这依旧不是故事的最终结尾。因为这个课题,我有幸与我此前崇拜了将近10年的偶像级科学家、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MacKinnon教授合作,在与他的交流中受益匪浅,也终于圆了我在研究生时代想要与他一起工作的夙愿。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结构呈现出与已经发表的论文很不相同的状态,经过分析阐释,我们的这些新结果也在10个月之后发表于《自然》。我还提出了一个电压门控通道感受膜电势的全新模型,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在创造新方法、构建新工具对这个模型进行验证。

你看,这就是科学研究的魅力:不向前走,你根本不能轻易定义成功或者失败。总有那么多的不确定、那么多的意外惊喜在等着你!这种经历、这种感觉,真的会让人上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