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二十城造芯记:全国四大区域形成产业集群(20)

官司拖到2005年,中芯国际选择和解,赔偿1.75亿美元,而2006年,台积电再次在美国加州发起诉讼,指责中芯国际违反《和解协议》。中芯坚决否认自己侵权,并选择了在北京高院反诉台积电,然而2009年6月,北京高院驳回了中芯的全部诉讼请求。

3个月后,加州法院开庭,台积电再次胜诉,中芯国际被迫付出更大的代价:在1.75亿美金的基础上,再赔2亿美金,外加8-10%的股份。这使得当时台积电成为继上海实业和大唐电信后,中芯国际的第三大股东。

与台积电缠斗6年后,张汝京离开中芯国际,江上舟临危受命出任董事长,2010年带领中芯国际扭亏为盈。

祸不单行,在中芯国际身处风雨飘摇之际,上海还陷入另外一则举国震惊的丑闻。2006年,一个类似于美国“水门事件”中“深喉”的人物,在清华BBS论坛上指责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发明的“汉芯一号”造假。

当时已经是“汉芯1号”发布后的第三年,“汉芯1号”采用国际先进的0.18微米半导体工艺设计,被国内权威专家验证已达到国际先进技术,被称作是中国芯片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