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二十城造芯记:全国四大区域形成产业集群(22)

武汉新芯的顺利量产,正式结束了我国中部无“芯”的历史,并开始带动湖北半导体上下游相关产业的集聚。

武汉新芯成立初期,湖北省和武汉市将其交由中芯国际管理,当时武汉新芯主要用12寸晶圆厂生产NOR Flash芯片和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的代工制造,帮美商NOR Flash大厂飞索半导体(后被Cypress并购)和传感器大厂豪威(OmniVision)做代工。

然而好景不长,因飞索濒临破产,武汉新芯失去大订单,而当时中芯国际身陷危机自顾不暇,业界一度传出镁光等企业欲将其收购的传闻。

道路变艰难的还有珠海炬力。随着MP3市场萎缩,转型迟缓的炬力逐渐失去资本的青睐,2009年,炬力首次出现大幅度亏损,此后便一直回天乏力,直到2016年底,连续亏损的珠海炬力宣布私有化,是珠海首只成功回归的中概股。

济南在2008年被科技部特批为第八家“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但受政策、产业环境和机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此后的十年间,济南与前七家基地在产业聚集和发展规模上的差距越来越大。

因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展讯也陷入风雨飘摇之境,当年Q3报出3130万美元巨亏,据说到2009年Q1时基本上连客户都没了,而创始人陈大同、武平陆续选择离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