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阔斧再造营商环境,探讨外资为何瞄准成都( 四 )

转逻辑:最需要的可能不是钱

深圳强化放权改革、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上海将2018年作为营商环境改革年,“店小二精神”成为各级政府部门服务企业的“座右铭”。一流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已成为这些一流城市最突出的城市竞争力和最显著的发展优势。

重塑自身的营商环境,在多个城市如火如荼地展开,主政者们执刀,刀锋向内。中国城市提升营商环境迫切,其实理由很简单。

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绝不会因地处内陆和后发阶段而被跨国投资企业拒之门外。在国际产业转移、要素价格均等、经营成本趋同的大背景下,营商环境的好坏,将很大程度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企业家用脚投票,进而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所以,成都的想法是,建设与城市经济规模、国际排名相称的营商环境和市场化水平,有数量,更要讲质量。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才能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资本链、创新链、人才链,更高层次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协作,构建现代化的开放型产业体系。

什么样的营商环境是外企需要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