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课 关键在父母( 三 )

现实的提问,让原本想要跟孩子们分享文学之美的大作家们哭笑不得。几个简单的问题,也反映出孩子和家长的心理有多么焦躁。

这种“一切向分看”的情况,既是家长的困惑,也是家长的现状。在抢跑成风的当下,不让孩子提前学怕他跟不上,逼孩子提前学又担心他吃不消,家长们其实也很为难。

“抢跑”弊大于利。作为教育专家,华爱华认为,处于直观思维阶段的幼儿主要是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来理解知识获取经验的,“超前学习的最大问题就是,让幼儿付出更大的意志力、努力,去学习以后轻而易举就能学会的知识。当幼儿不易理解超越他们年龄的知识时,特别是成人因孩子理解和接受很慢而发出叹息或责怪时,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真的很笨。”

这种“习得性愚笨”一旦产生,非常不利于后续学业,入学以后容易对学习产生被动和依赖,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会懒得动脑,轻言放弃。“所以,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做适合他年龄特点和符合其发展规律的事,多让他们体验成功,对学习永远充满乐趣。”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力平也发现,在进行入学准备的过程中,常看到家长忙着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学拼音识汉字,学数学练英语。他并不支持这种做法,“借由有意义的游戏、鼓励儿童在玩中学才是最适合学前儿童的学习方式。否则,尽管幼儿短期之内掌握了一些分科知识,但这些填鸭式学习不足以支持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可能抹杀儿童对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国内外众多研究已经证实,分科准备知识的学习效果不佳,还会降低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因此,如果家长将幼小衔接简单地等同于小学各学科的知识准备,是短视且有害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