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课 关键在父母( 六 )

梁启超的后人梁旋回忆父辈教导时,认为家庭作为孩子人生第一课堂,家长在孩子思想品德形成中具有基石作用和终身影响。

今年5月,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印发《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的通知。修订后的《大纲》着重增加了家庭道德教育相关内容,根据新的时代特征增加了父辈祖辈联合教养指导、多子女教育,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家庭媒介教育等内容。

教育专家们非常看重《大纲》对家庭教育的强调,期待家长们能够及时调整心态,关注孩子的成长规律。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什么能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认多少字、做多少数学题、读多少唐诗吗?不是。年幼时儿童表现出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学习品质,正是中小学生正在倡导的核心素养,远比知识技能本身更重要。”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鄢超云认为,如果人为缩短童年期,跳过幼年大量的感性经验积累,提前进入更高年龄阶段的概念符号学习,就会形成一种机械记忆式的学习,丧失变通和理解的灵活性,进而难以适应不确定的未来生存环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