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4.0时代来临!四大核心技术助推大规模商用部署( 八 )

3、 云-边-端一体化对机器人系统的支撑

云–边–端一体化构建了一个通过机器人提供多样化服务的规模化运营平台。其中,服务机器人本体是服务的实施者,而实际功能则根据服务的需要无缝地在终端计算(机器人本体)、边缘计算和云计算之间分布和协同。机器人系统类似现在智能手机上的各种 APP,主要关注如何实现高性价比的多模态感知融合、自适应交互和实时安全计算。

多模态感知融合: 为了支持机器人的移动、避障、交互和操作,机器人系统必须装备多种传感器(如摄像头、麦克风阵列、激光雷达、超声波等)。 同时,环境里的传感器可以补足机器人的物理空间局限性。大部分数据需要在时间同步的前提下进行处理,并且调用不同复杂度的算法模块(例如 SLAM,图像处理,人和物体的识别等)。机器人硬件系统和边缘计算需要协同来支持(可能来自多个机器人的)多传感器数据同步和计算加速,因此应该采用能灵活组合 CPU、 FPGA 和 DSA (Domain-Specific Accelerator) 的异构计算平台。另一部分没有强实时性要求的感知任务(如人的行为识别、场景识别等),可以由云计算支持。

自适应交互: 为了支持机器人的个性化服务和持续学习能力, 需要将感知模块的输出与知识图谱结合对环境和人充分理解,并且逐步提取和积累与服务场景和个人相关的个性化知识。通用知识和较少变化的领域知识应该存放在云端,而与地域和个性化服务相关的知识应该存放在边缘或者终端。无论知识存放在哪里,在机器人系统中应该有统一的调用接口,并可以保证实时通讯。基于 ROS2 构造涵盖终端和网络侧的软件系统框架可以满足未来的需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