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龙画凤”奔小康( 三 )

龙凤镇副镇长王东介绍,直到上世纪90年代,龙凤镇青堡、龙马等村两万余人,出山只有一条20多公里的山道,要蹚过六七条湍急的河流,还要翻越一处叫手爬岩的险段。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留守难、增收难,是压在每一个村民身上的难题。

“扶贫搬迁、移民建镇”,成为龙凤镇脱贫的第一步。

怎么搬?如何建?龙凤镇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对外广泛考察学习,对内摸清家底,用一年的时间做顶层设计,出台了城乡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土地综合利用等3项总体规划,以及交通运输发展等28个专项规划,这在全国乡镇并不多见。

为让乡亲们尽快告别山顶上的漏雨土坯房,搬入新建居民点,当地制定了落实扶贫搬迁、土地增减挂钩、特色民居改造实物补助三项奖补政策,探索企业代建、农民自建、政府承建三种建设方式,推行就地集中安置、自主转移安置、梯次搬迁改造、民政福利安置四种搬迁途径,分步实施梯次搬迁。

如今,龙凤镇共建成9个中心社区、37个居民点和2个安置小区,引导5716户2万多老百姓从自然条件恶劣的偏远区域搬迁至集镇、中心社区或居民点。同时,已建成通村进组入户农村综合交通网络,建成一级公路55公里,其他等级公路610公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