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作者马伯庸谈《长安十二时辰》的“前世今生”“在历史的夹缝中,找到一些小人物”( 四 )

问:有评论说《长安十二时辰》在密集的反转和紧张节奏书写中,牺牲了对人物的深度挖掘,你认同吗?

答:密集反转和紧张节奏下,人物深度还是可以再做挖掘的。我觉得,一个高明的作者,他可能用几句话、几个小桥段,整个人物就立住了。至于《长安十二时辰》有没有做到这一点,原著作者没法评论,交给读者自己去判断就可以了。

问:写三国故事、大唐故事、古董探秘,这些作品的特点都是知识点丰富。你是不是写一部就深钻进去研究哪一块历史?

答:其实我并不是特别精通历史知识。在写作之前,我会花大量的时间去查资料,然后再把这些资料消化,化为己用,放到故事情节里去。对于每一段历史,我也没有那么内行,真正需要做的事,是虚心一点,多去请教专业人士。

问:有人说你是将历史通俗化的一个写作者,你认同吗?合格的通俗小说作家的作品应具备什么特色?

答:我确实就是一个通俗化的历史写作者。我希望把学术界高深的历史知识,通过轻松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大众,让大众对历史有更多的了解。对于写作者来说,并没有什么通俗小说与严肃小说的区别,写作者只是诚实地把自己所想写的东西表达出来,至于阅读起来是什么感觉,这是读者的判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