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坝上大师云集的岁月(二)( 四 )

陈寅恪赠闻宥诗中有两句:“君化无用为有用,我以小巫见大巫”,可见他对闻宥学识的赞赏。

贰千里寻父 铭记一段深重苦难

抗战初期,闻宥在昆明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教书,是华西协合大学校长方叔轩实施“名教授计划”挖来的。当时,闻宥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要成立中国文化研究所;二是要解决薪酬寄往上海的问题。方叔轩慨然承诺。

闻宥一到成都,中国文化研究所有办公地,也有一定经费,顺利地办起来;第二条,也很好解决。当时,闻宥在昆明,家人在上海。要将薪酬换成外币,辗转寄到上海非常麻烦,且汇费极高。方叔轩告诉闻宥,华西协合大学是外国教会办的大学,从外资银行走账,你只须将薪酬存入成都的银行,你的夫人在指定的上海银行即可按手续取款,非常简便,也免去了高额的汇费。

相比昆明和重庆,当时成都的物价便宜得多。闻宥到成都后,感觉挺好。但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外资银行关闭。闻宥无法将在成都挣的薪酬汇到上海。1943年,闻宥夫人不得不带着两个儿子,辗转数千里,来到成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