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坝上大师云集的岁月(二)( 六 )

1949年,英国剑桥大学邀请闻宥去东方系任教,其时,国民政府已摇摇欲坠,他预感到自己的学术前景将会如朝霞般灿烂,婉拒了英国人的美意,继续留在华西坝教书。

“要学习好汉语,最好住在中国人家里。”在西方汉学家中间,流传着这样的“经验之谈”。闻宥家最先入住的是石泰安,他后来成为法国研究中国学的最高权威、法兰西学院教授;接着是英国著名汉学家西门华德的儿子西门华,来华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元曲;住得最长久的是德国人傅吾康,他的学术研究方向是明清史。

闻辂还记得,傅吾康是非常快乐的人,遇上雨天,他会穿着裤衩,就着哗哗流下的屋檐水洗澡。水很凉,很刺激吧?他会唱着歌,发出一串串颤音。经闻宥的悉心指导,傅吾康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回到德国便被聘请为汉堡大学教授。

1948年,瑞典小伙子马可汗慕名来到了闻宅。

马可汗是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的学生。高本汉,研究范围包括汉语音韵学、方言学、词典学、文献学、考古学、文学、艺术和宗教,一生著述达百部。他曾以惊人的能力,考察记录了中国33种方言。结合古代典籍,拟构了中古汉语的发音。马可汗跟闻宥学习了两年汉语,获得了洛克菲勒奖学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