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翎的散言散语(海外华文作家研究)( 二 )

《杂忆洗澡》从洗浴的角度书写了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在城市家居缺乏隐私性空间的年代,女性更见尴尬的日常生活。女性主义者若仅仅在两性张力中书写女性的创伤与疼痛,格局未免显得有些狭小。张翎虽未标榜过自己是个女性主义者,但她倾力书写女性的历史风云变化中的命运沉浮,体现出对女性的人道主义关怀精神。正是因为张翎长期以来对女性的关注和思考,所以有时一个别人很容易忽略的细节,比如衣橱中的一件夹袄、他人口中的一句话就会牵出她笔下一个生动的女性形象来,《金山追忆》、《通往玉壶的路》都让我们看到这个特点。

《废墟曾经辉煌》中最有价值的文字大概就是张翎谈及她小说创作的那些篇章,有珍贵的文学资料价值。1986年,张翎到加拿大留学,在她随同学去卡尔加里去赏秋,途中在野草之中她发现了那些三三两两裹着鸟粪和青苔的墓碑,有的墓碑上尚存留模糊的照片,墓碑上的名字让张翎认出那是一些华工的墓碑。在看到墓碑的那个时刻起,张翎似乎就领受了一个使命,她要将这些华工的故事纳入文化记忆。从那时起她便开始了资料准备工作,由此她也渐渐地走近了现今已经被认定为世界非物质遗产的碉楼。《岭南行》和《〈金山〉追忆》见证了张翎为创作《金山》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并走访广东开平的历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