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态调价到全新计费机制,滴滴能成交通优化的重要棋子吗?( 三 )

三年时间 , 滴滴数次推出不同的价格体系 , 有些让人捉摸不透 。 毕竟在这三年中 , 全国范围内打车人数、交通状况并未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如果说滴滴是按照自身发展来决定价格体系 , 或许就能讲得通了 。

助力交通优化?还需看后续发展

此次在北京推出全新计费机制 , 按照滴滴的说法是无奈之举 。 滴滴通过补贴奖励、分时定价、热力图引导、排队、拼车优先等方式尽力平衡供需关系 , 但供需失衡依然严重 。 出现的最直接问题 , 就是乘客感觉叫车越来越难 。 因此 , 滴滴做出相应的价格调整——既鼓励司机出车满足出行需求 , 又鼓励乘客错峰出行以减轻高峰时段的用车压力 。

初衷是很好的 , 但能否实现却是另一回事 。 就像此前的动态调价体系 , 并未真正解决打车难的问题 , 反而是让滴滴饱受诟病 。 而全新计费机制就一定能实现平衡供需的效果?恐怕未必如此 。 还是要看后续的发展和市场的考验 , 才能判断这一计费机制是否“灵光” 。

而从目前网友的呼声来看 , 大多数是认为滴滴其实是在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任意涨价 。 如果滴滴能够借助全新计费机制满足此前的冗余打车需求 , 那么可凭借更佳的出行体验将负面言论化为乌有 。 但如果供需依然不平衡、打车依然困难 , 那么滴滴还会继续被批评 , 所推出的全新计费机制也就成为了一个笑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