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国伟的二次创业,为什么如今成了互联网红灯区?( 五 )

就像前文提到的 , 在社交属性消失后 , 追逐KOL成了微博用户的主要生态 。 甚至很多用户还因为广告和timeline错乱而转投微博国际版 。

更重要的是 , 微博KOL在广告业务上已经自成体系 。 他们背后的经纪公司可以向广告主提供一条龙式的服务 , 从主动找寻客户、提供创意设计到规划大号联动 , 再到细节上的撰写文案 , 以及呼吁粉丝点赞、转发、控评 , 甚至后期对转化率的负责都十分熟练 。 广告主就算不主动选择 , 也很有可能被KOL经纪公司的销售率先“拦截” 。

同时当KOL以个人形象发布广告内容时 , 广告的“原罪”是很容易被消解的 。 粉丝们往往会调侃“要恰饭的嘛”或是“终于接到广告了” , 整体传递情绪是相对积极的 。 但微博信息流强行“插入广告内容”的行为 , 往往没有那么容易被原谅 , 即使粉丝不迁怒于广告主 , 整体舆论环境也是相对不友善的 。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的是 , 微博KOL能够接到下到淘宝零食上到地方旅游局的广告 , 但微博自己的信息流广告却一直处于低端状态 。

推荐阅读